我知道滑板,那是一项挺“酷”
的运动,都是一些追求“酷炫”
的年轻人在玩,玩好了甚至可以踩着滑板“飞檐走壁”
。
现在喜欢滑板的人越来越多,它甚至都已经成为奥运会项目了呢,难怪妈妈会想学滑板。
对于妈妈的决定,爸爸还是非常支持的。
不过他提醒妈妈在买滑板的时候一定要把护具一起买好,比如护膝、护肘和头盔,因为滑板运动还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。
而且滑着滑板是不能上路的,因为滑板在交通情况复杂的道路上很难控制。
之前就曾经有“滑板少年”
在长安街上因为对拐弯的大货车躲闪不及结果生了事故,爸爸的同事也因为滑滑板上路结果被没收了滑板呢。
爸爸建议妈妈可以带着滑板去香山,爬到山顶然后顺着坡道滑滑板下山,而妈妈觉得“那比滑滑板上路还危险呢”
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第3914天(2o22年3月3o日,星期三)——妈妈的计分表
从今天开始,妈妈也要启用“计分统计表”
,每天给自己的表现打分了。
上回去太原旅游的时候我不小心把手机屏摔裂了,当时妈妈出了个主意,说建一张表,把我每天的各项日常表现记录下来。
表现好的加分,表现不好的扣分,最后再把积分换成钱,钱攒多了就可以用来买新手机了。
于是我就开始每天“计分”
,完成作业加一分、练字加一分、读书加一分、上网课加一分、英语打卡加一分、早睡加一分、练乐器加一分,反之扣一分。
爸爸每天晚上帮我计分,每月底汇总一次。
虽然后来妈妈主动给我换了新手机,并没有用上积分换的钱,但是这个每天计分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,已经坚持三年多了。
计分以来,我用积分换的钱给游戏账户充过值,也买过想要的东西,直到现在积累下来的分数还够兑换四百多块钱呢。
昨晚爸爸又在给我计分的时候,被妈妈看到了,这提醒了她。
她最近也给自己定下了好多“小目标”
,她觉得她也可以启用她自己的“计分表”
,每天记录日常表现。
于是妈妈让爸爸把我的计分表表样给了她,把我的日常任务项改成了她的,比如读书一小时、学英语半小时、练街舞半小时、学编程半小时。
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额外的奖惩项目,比如打牌要扣分、爬山要加分、画画也要加分,妈妈也要定期汇总积分,换算奖励。
对于妈妈这种自我监督、自我鼓励的态度和做法,爸爸十分赞同。
他表扬了妈妈,不过他也感到好奇:“你统计完了积分之后有什么用呀?”
妈妈回答得理所当然:“找你要奖励呀!”
爸爸听完都愣住了,妈妈现在收入比爸爸都高,怎么还要找爸爸“要奖励”
呀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