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让他跟自己商量的……就只能是跟婉儿有关的,提亲!
上官策自觉想到关键,点头道:“贤侄但说无妨!”
许良便把自己加冠之事说了一遍。
上官策忍不住仔细打量起许良,内心已是震撼不已。
上官家作为数百年的家族,家学积累非常人所能想象。
加冠之礼到底是一人还是三人,旁人或许不知道,但他知道。
诚如许良所说,王周时的确是三人。
当然也不是说现在一个人不对,而是天子与诸侯的区别。
事实上,现在列国君王名义上称“陛下”
、“天子”
,实际上是不够格的。
因为现有的各国只是昔年王周所封的诸侯国。
诸侯国被大乾所灭,当年还未称帝的乾王为了消除身上的印记,焚烧了大量王周典籍。
一应礼仪规制便由原属于诸侯国大乾的礼制之人删删改改,形成了新的礼制。
而这么做的,不止大乾一国。
但列国原本同属王周诸侯,改来改去无非是结合各国风俗跟喜好,有了细微的变动。
只要仔细归置就不难发现,各国的礼制有诸多相同之处。
尤其是一点,是当今列国皇帝怎么改都没动的——冠冕。
王周时天子头戴冠冕为十二旒冕,诸侯为九旒冕。
列国君王虽然称帝,却戴的都是九旒冕。
久而久之,人们便以为九旒冕是帝冠。
恰如人们以为加冠礼的大宾是一人一样。
上官策震撼的是许良原本名声那么差,且又出身在武将之家,竟然有如此才学!
“看来婉儿说得对,流言误人。”
此前老国公许定山上门求亲,他之所以拒绝,其中一条原因就是嫌弃许家一群臭丘八。
即便许青麟做了户部侍郎他还是瞧不上。
毕竟谁都知道许青麟肚里的墨水没几两。
可许良的表现着实震撼了他。
伐韩理由引用的是乾史与古晋的典故。
初次上朝堂反驳刘怀忠时用的是大乾立国之祖萧非子的史实。
还有听上官婉儿跟他说的两次反驳颜秋并让其哑口无言的事,以及与新科状元曹翕纯斗诗的事……
种种迹象表明,许良不止是才思敏捷,学识更是渊博!
样貌、才干、学识、谋略、家世、身份……皆是青年翘楚!
还有一点,比上官婉儿小,前途更是不可限量!
于是不等许良再次询问,上官策就爽朗答应:“既是贤侄加冠所需,这皮弁大宾之责我便接下了!”
许良大喜过望,拱手道:“多谢伯父!”
眼见事情已经办妥,他便要拱手告辞。
不料上官策却摆手道:“左右天已不早,用过了晚饭再回去不迟。”
“啊?”
许良诧异。
“怎么,你来一趟就只是为了见我这老家伙,不想见见婉儿?”
上官策笑道,“你们的事我已听婉儿说了,不久之后便是一家人了,何必拘谨?、
况且婉儿也快回来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