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孙大人此言差矣,”
刘伯温轻摇羽扇,缓缓站起,“当前之计,正需变革以图强。若因循守旧,只会坐以待毙。”
“刘大人所言虽有道理,但臣以为。。。”
孙腾还想争辩,却被刘协打断。
“孙爱卿,你等的顾虑朕都明白。”
刘协站起身来,走到御案前,“但请诸位想想,若非前次战略调整,我们怎能击退张绣?又怎能在经济上取得如此成就?”
“陛下说得对,”
一位老臣点头称是,“确实事半功倍。”
“既然如此,为何此次又生波澜?”
刘协目光扫过众人,“难道诸位真想眼睁睁看着朝廷错失良机吗?”
殿内一片寂静,只有雪花敲打窗户的声音。良久,孙腾叹了口气:“陛下,臣等并非不愿支持,只是担心新策会损害我等利益。”
“这一点朕早已考虑周全。”
刘协微微一笑,“新策不仅不会损害诸位利益,反而会带来更大机遇。为表诚意,朕特命几位年轻俊彦,与诸位详谈具体细则。”
说罢,刘协一招手,几位年轻官员鱼贯而入。他们神采奕奕,充满朝气。经过数小时深入浅出的讲解,原本紧绷的气氛逐渐缓和。
“陛下圣明,臣明白了。”
孙腾率先表态,“臣愿意支持新策,共赴国难。”
“好!”
刘协大喜,“只要众卿齐心协力,何愁大事不成?”
正当众人商议之际,一名斥候飞奔而来:“报!曹操大军已至许昌城下!”
“众卿先退下吧。”
刘协摆手示意,“明日再议具体对策。”
次日清晨,阳光穿透云层,洒落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上。
朝堂之上,文武百官济济一堂。
刘协精神抖擞地登上龙椅,目光炯炯有神。
“众卿今日齐聚于此,为的就是商讨破敌之策。”
刘协环视一周,“孙大人,你方才说愿意支持新政,可有良策?”
“陛下圣明。”
孙腾站起身来,“臣以为,当务之急是加强后方支援。臣愿率人前往各地,确保粮草供应无忧。”
“此计甚妙!”
刘协点头赞许,“刘伯温,你以为如何?”
“陛下英明。除此之外,还需加强军心士气。臣建议设立表彰制度,奖励有功之臣。”
刘伯温微笑道。
“准奏!”
刘协大手一挥,“另外朕决定亲征前线,鼓舞士气!”
“陛下,万万不可!”
众臣连忙劝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