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,那都是把经典读得滚瓜烂熟的好苗子。
得,胡惟庸一通瞎忽悠,居然真就得到了印证,那这就不是忽悠了。
所以,胡惟庸的考官之位,稳得不能再稳。
毕竟,说到底,科举就是给朱元璋这个“地主老爷”
选长工。
朱元璋这个“地主老爷”
对现状还算满意,杨宪一个长工突然跳出来指手画脚,凭啥?
朱元璋心里虽然不痛快,但脸上却看不出任何端倪。
另一边的李善长先是愣了一下,随后差点没忍住笑出声。
李善长笑也正常。
因为上门退婚那件事,他和胡惟庸已经彻底决裂了。
胡惟庸辞去丞相之位,闭门不出,实际上已经主动与淮西那帮老兄弟划清了界限。
如今的胡惟庸,虽然与淮西一派还有些旧情,但实质上已经是孤家寡人一个。
要硬说胡惟庸是谁的人,那只能是朱元璋的人。
没错,胡惟庸现在折腾来折腾去,把自己折腾成了“孤臣”
!
这种人看起来孤立无援、形单影只,可实际上呢?
得罪他就等于打了朱元璋的脸!
老对手做出如此不明智的举动,李善长不笑才怪。
李善长在笑,刘基刘伯温却满脸担忧。
他是朝中少数几个看透局势的人。
他也发现了胡惟庸如今地位和角色的转变。
所以,刘伯温很清楚,杨宪这次怕是要碰一鼻子灰了。
因为,如今的胡惟庸不结党、不营私、不揽权、不贪财,低调得几乎不像是一个曾经位高权重的人。
要不是今天的事情牵扯到他,朝中还有几个人能想起他?
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人,朱元璋一旦有事,便毫不犹豫地把他叫了出来。
结果,无论外面怎么议论,至少在朱元璋眼里,胡惟庸的差事办得非常漂亮。
这说明什么?
这说明胡惟庸才是真正得到皇上信任的人。
而杨宪呢?
当上右丞相后,在一声声“杨相”
的恭维中,飘了。
这次竟然没跟自己商量,就直接在朝堂上发动了。
呵呵,让杨宪碰碰壁,冷静一下,或许也不是坏事。
毕竟是当过朱元璋军师的人,事情的走向完全符合刘伯温的预料。
朱元璋压根没怎么搭理杨宪和站出来的那些人,咂咂嘴,甚至没发表什么看法,只是冲着一旁的宋利摆摆手,便直接宣布退朝了。
杨宪傻了。
这算什么事啊?
1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