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根本上否定蓝玉的说法。毕竟,即便朱标真有此意,当时未必有人在场作证,谁能保证其真实性?
果然,话音刚落,朱元璋的脸色立刻变得阴沉。
蓝玉急忙说道:“陛下,此言千真万确!”
他对自己的说法充满信心,因为这是事实。当年朱雄英去世后,吕氏尚未扶正,朱允熥作为嫡长子身份明确。而常氏出身与诸多武将勋贵关系密切。
在那时的朱标心中,如果自己将来能够登基,朱允熥必然会被确立为太子。
即便朱标内心另有考量,在面对蓝玉、常升这样的武将权贵时,他也一定会这样说,以此来笼络人心。
至于这是否算得上朱标临终前的遗愿,就留给后人去理解吧!
朱标去世之后,蓝玉几乎已经将这些话忘却。
毕竟,朱标生前对他讲过太多的话语。
这些话只是在闲聊间随口提及,并非郑重其事地交代什么。
蓝玉自然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。
更何况,在蓝玉看来,确定谁为储君,是老朱一人决断的事情。
即使朱标说了也不一定起作用。
更别说他已经不在了!
但昨晚朱允熥特意叮嘱,自己的根本就在于对朱标的忠诚。
蓝玉这才仔细回忆朱标生前讲过的每一句话。
随后,就想起了这件事。
要表现对朱标的忠诚,难道不就是要把朱标说过的话铭记于心并严格遵守吗?
至于是闲谈还是正式命令,这真的重要吗?
反正朱标确实说过!
那么,谁能说这不是朱标心中的意愿呢!
黄子澄眼神凌厉,质问:“你说的话都是故太子所说,可有人能证明?”
话音刚落,旁边的开国公常升猛然惊醒。
他急忙跪拜道:“臣可以作证,梁国公所言属实。”
“故太子当时说话时,臣就在现场,听得一清二楚。”
“当时还有几人在场,周围也有侍卫,他们都能作证。”
“陛下若不信,可传他们入殿,当场质询,自会**大白。”
黄子澄顿时感觉如同一盆冷水从头顶浇下。
原以为朱标的话仅对蓝玉一人说过,没有证据,他便可从中阻挠。
却不料还有其他人见证。
老朱冷声道:“你还有什么话说?”
黄子澄当然不敢再纠缠。
常升敢这样说,显然不惧对质。
继续纠缠下去只会让自己难堪。
实际上,黄子澄清楚,以朱允熥之前的处境,朱标说出这样的话并不稀奇。
也并无多大意义,更谈不上是什么遗愿!
毕竟,朱允熥作为嫡子的事实摆在眼前。
朱标自然认定自己是继承人,对他人言辞也未加深究。但这未必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。
一旦真正面临立储,朱标必会反复权衡再作决定,那时或许并非朱允熥的必然之选。
黄子澄心有此念,满朝文武多有同感。
然而,这话难以出口。
无法对一位深爱儿子、刚经历丧子之痛且一心完成亡儿遗愿的老父亲提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