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武堂的学员们,则将他们在学堂里学到的管理知识,运用到实践中,不断优化着生产流程。
工坊内,各个区域的生产景象变得更加繁忙而有序。
冶炼区,高炉持续不断地喷吐着铁水。
炒钢区,工匠们挥汗如雨,将生铁转化为优质钢材。
锻造区,巨大的水力锻锤(路绍根据林羽的提示初步设计出来的)轰鸣作响,将钢锭锻打成各种兵器的雏形。
铸造区,模具林立,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浇筑着铁水,制作甲片和一些结构复杂的部件。
木工房,则忙着制作枪杆、刀柄、箭杆和盾牌。
每一个环节,都衔接得更加紧密,效率也大大提高。
质量检验员,则拿着各种量具,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每一件半成品和成品。
合格的产品,会被打上统一的标记,送往仓库。
不合格的,则被无情地打回,或者直接送去回炉。
一车车崭新的、规格统一、质量上乘的军械,源源不断地从秘密工坊运出,送往雍凉各地的军营武库。
士兵们换装新武器和盔甲时的场景,总是伴随着惊喜和赞叹。
“嚯!这新刀,比以前的沉多了,看着就结实!”
一个士兵掂量着手中崭新的朴刀,脸上乐开了花。
“你再看这盔甲!甲片又厚又亮,连接处也紧密,穿在身上,心里踏实多了!”
另一个士兵拍着胸前的铁甲,得意洋洋。
他们拿着新刀去劈砍旧刀,旧刀应声而断。
他们用旧箭去射新甲,箭头纷纷弹开,只留下浅浅的印记。
这种直观的对比,让士兵们对新装备充满了信心,也对那位给他们带来这一切的平西侯,更加敬佩和拥戴。
士气,前所未有的高涨。
军械库的储备量,也在以惊人的度增长。
堆积如山的刀枪剑戟,锃亮的盔甲,成捆的弩箭……
这些冰冷的钢铁,是雍凉军事实力的象征,也是林羽未来逐鹿天下的底气。
看着这一切,林羽知道,雍凉的钢铁时代,已经真正来临。
但这还不够。
他的目光,投向了那片守卫最为森严,也最为神秘的区域——火药作坊。
黑色的魔法,即将展现它真正的威力。
……
火药,这神秘而危险的黑色粉末,早已不是什么秘密。
逢年过节的烟花炮仗,军中传递信号的烟火,甚至是方士丹炉里的添料,都离不开它。
但这个时代的火药,配方大多粗疏随意,制作工艺更是简陋不堪。
其性能极不稳定,燃烧度缓慢,爆炸威力也十分有限,更像是一种助燃剂,而非真正的炸药。
林羽很清楚,想要让火药从节庆的点缀,变成战场上颠覆性的力量,就必须对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。
秘密工坊深处,那座被高墙和重兵层层守护的火药作坊,成为了林羽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。
这里,与工坊其他区域的热火朝天截然不同,气氛严肃而压抑。
进出此地的人员,都经过了李瑶和张兴最严格的审查,忠诚度毋庸置疑。
他们大多是沉默寡言、心思缜密的匠人,对于即将接触的东西,既好奇,又充满了敬畏。
林羽知道现代黑火药的最佳配比——硝石、硫磺、木炭,大致按照“一硝二磺三木炭”
的重量比例(实际应为硝石占绝对大头,约75%)。
但他并没有直接将这个“标准答案”
抛出来。
一方面,是难以解释来源。
另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,不同来源、不同纯度的原料,其最佳配比也会有所差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