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引信方案。
比如,用浸泡过硝石溶液的慢燃火绳,精确计算燃烧时间。
或者,尝试制作更复杂的摩擦点火或拉火引信(虽然以当前技术难度很大)。
“路绍,外壳的设计和制造,交给你负责。”
“而引信系统,需要你们几位精通机巧的师傅,集思广益,反复试验。”
“记住,安全!可靠!这是最重要的!”
匠师们领命而去,立刻投入到手榴弹的试制工作中。
烧制陶壳,铸造铁壳。
研制火绳,尝试各种点火装置。
每一次试验,都在极其严格的安全措施下进行。
试制品被放置在安全的试验场内,用长杆点燃引信,观察爆炸效果。
爆炸威力如何?碎片散布范围多大?引信燃烧时间是否准确?是否会出现哑火或早炸?
每一次试验的数据,都被详细记录下来。
失败是常有的事。
有的陶壳不够坚固,提前碎裂,威力大减。
有的铁壳太厚,爆炸不充分。
有的引信燃烧太快,来不及投掷。
有的引信受潮失效,成了哑弹。
但每一次失败,都为下一次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路绍和匠师们不断调整着外壳的材质、厚度和形状。
也不断改进着引信的配方、结构和防水处理。
终于,第一批性能相对稳定、威力也符合预期的手榴弹被制造出来。
它们或呈陶罐状,或呈带棱角的铁球状,大小适中,便于投掷。
引信也采用了经过改良的、燃烧时间相对精确的防水火绳。
……
雍州城外,一处偏僻的山谷被临时戒严。
谷口内外,三步一岗,五步一哨,皆是张兴麾下最精锐的亲兵,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,任何闲杂人等都休想靠近。
山谷深处,一片开阔地上,早已布置妥当。
几根粗壮的木桩深深扎入土中,旁边堆砌着厚实的沙袋工事,更远处,还竖立着几个穿着破旧衣甲的稻草假人。
气氛,透着一种不同寻常的肃杀与神秘。
林羽负手立在场地边缘,神色平静。
他身后,是闻讯赶来的几位核心将领——张兴、齐路,以及刚刚在北境立下大功,风尘仆仆赶回来的许业绍。
几位将领的目光,都带着几分好奇,也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,望向场地中央摆放着的几个不起眼的陶罐和铁疙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