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有以智慧与品行兼备、正直贤良、孝顺友爱且勤勉务农为名招揽名士之举,亦有通过儒生、孝廉、秀才、英才及长者等头衔选拔普通读书人的做法,更有人借助太学广泛吸纳各地学子。”
“途径之多,领域之宽,堪称前所未见。”
“陛下非但求贤若渴,且勇于大胆任用,并敢于突破常规提拔人才,确实为大明带来了崭新的气象。”
“在陛下渴望贤才的召唤下,众多隐居山林或深藏乡野之人得以晋升高位。”
“此乃臣对陛下深深的敬仰之情。”
“然而,仍有不足。”
“因陛下选用人才终究未能完全避开某些问题。”
“士!!!”
“并且,随着时光流逝,陛下取士的范围已日渐收窄。”
“草民在开封时,与周王有过几次交往,他极其钦佩陛下,也曾向我提及,陛下所追求的人才,意在效仿汉唐盛世,采用既能领军又可辅政的标准来培养。”
“自至正二十七年起,陛下发布诏书,明确指出。”
“听闻古代开国之时,倚重武力平定天下;而治理国家稳定时期,则需修文显威震慑四方。”
“至于规划国家治理,则归于文臣之责,两者缺一不可。”
“古时八岁儿童便学习礼仪、音乐、射箭、驾车、书写与算术;十五岁后则研习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学问。”
“因此,《周官》中关于选官制度提到‘六德、六行、六艺’,强调文武兼备、贤能并举,这是三代兴盛的根本原因。”
“现欲效法古代典章制度,设立文武两科,广纳天下贤才。”
“自大明建立以来,陛下仿效前朝推行科举取士,虽吸取了元代经验,却又保留了一项关键内容——科举考试,且沿用了元代的体系,故大明科举考题涉及‘五经’和‘四书’解释。”
“此实为追慕古制之举,且陛下对‘经术’和‘经史’的重视程度超越了以往各代。”
“然而,却遗漏了两项重要内容。”
“即经史子集中的‘子’与‘集’。”
“陛下忽略了‘子’‘集’部分的内容!”
“这也是令草民最为忧虑之处。”
“草民才疏学浅,唯独认为‘子篇’尤为重要。”
“特别是其中包含的农家、医学、天文历法以及术数等内容,因为这些领域蕴含着世间真理,也隐藏着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钥匙。”
“我所呈上的土豆与高产稻种,正是遵循了其中的原理。”
“读书人诵读圣贤书和历史经典,而这部分内容,却是农夫、医生和工匠所不解的。”
“然而,那些可能一个字都不识的农夫、医生和工匠,却在国家的兴衰更替中不断突破技术瓶颈,让稻谷产量日益提高,使铁铜等物资持续增长,让更多的人免受病痛之苦。”
“我认为,这些基层百姓才是当今最先进生产力与发展理念的代表,也才是真正体现‘子民’意义的群体。”
“他们或许不适宜担任官员,也不适合治理国家。”
“但他们应当在朝廷占据一席之地,这就是我说大明朝缺少这样一位大学士的原因啊!”
“工农出身的大学士!”
“陛下胸怀壮志,不拘一格选拔人才。”
“自然要打破旧有的束缚,将人才的标准完全摆脱四书五经和经学束缚。”
“应在天下广纳贤才!”
“更要唤醒千万劳动者的心声!”
夏白深深一揖,慢慢退回原位。
此刻全场寂静无声。
紧邻他的花纶、练子宁更是急急避开几步,生怕与夏白靠得太近,以免被他的话牵连。
他们深知夏白性情狂妄。
但万万没想到他会如此肆无忌惮。
当着皇上的面,居然敢指责皇上,并公然否定皇上的用人策略。
而他们是何许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