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雷两国之争七年后,雷鸣帝国再次动对姜国的战争,这次女帝亲自出征。这次的结果和当初恰恰相反,姜国一举收复了七年前的失地,顺带还逼迫雷鸣签订不平等条约。本以为姜国会就此罢手,但小看了女帝为夫报仇的决心,两年后,也就是去年,姜国开始全国征兵,同时两国边界的驻军数量成倍增加。此时姜国国力堪比华龙,朝中有官员谏言,正此国运龙腾之际不易动兵,劳民伤财,于国无易。女帝杀之后言“雷鸣弑我夫君,此仇不报,愧对皇宗烈祖,雷鸣败我名声,此恨不解,终伤吾儿威望。”
女帝的话很清楚,这仇必须报,一是因为雷鸣杀了自己的夫君,第二,雷鸣的皇帝败了她的名声,这仇不报,以后儿子做了皇帝会被人嘲笑。此话一出又杀了谏言的官员,姜国的大臣心里也明白了,这仗必须打了。林将军是姜国的大将军,也是此次出征的先锋。林将军并不觉得现在是打仗的好时机,毕竟姜国正是蒸蒸日上之时,经不起太大的风浪。大炮一响,黄金万两,两国之争,十室九空,打仗没有胜利者,败的损失大点,胜的损失小点。
这一仗下来已经打了了如今的局面,姜国轻骑直指雷鸣中枢。雷鸣的皇帝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,他的母亲虽然有心辅佐,但两国的情况并不相同。周太后虽然垂帘听政,可也仅仅起到个辅助作用,不似姜国的女帝,完全把朝政把持在自己手中。前不久女帝派来一个姜国的太监,手里拿着女帝开出的撤兵条件。周太后看过后勃然大怒,誓要和姜国不死不休,可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,自己的儿子和文武百官却退却了。周太后心有余而力不足,只希望一会姜国的太监把条件提出来后,满朝文武和自己的儿子能知耻后勇,把这一仗继续打下去。
“姜国使臣到”
一个尖细的嗓音从外面传来,只见一个胖胖的无须男子,一脸傲气的走了进来。此人正是女帝派来的太监文公公。文公公只是弯腰行了一礼,然后便抬起头一脸傲气的看着周围的雷鸣官员开口道:“不知皇帝召见有何贵干。”
皇帝傻傻的不知怎么说,这时站在最前面的老头走了出来,“文公公,两国之争于女帝和皇上都无益处,不如坐下来谈谈,让两国冰释前嫌,往后互通有无,荣辱与共,此乃强国之道。”
文公公年面带轻色的摇摇头,“这事丞相不用告诉我,我管不了,女帝派我来是提条件的,答应下来,停了战,自会有其他人给你们商量大事。咱家一个没毛的太监,哪里管的了军国大事。”
文公公不痛不痒的一句话,惹得底下的官员微微色变却无可奈何。如今姜国为刀我为鱼,就是不服又能怎样。
“文公公,说出你的条件吧。”
帘后的周太后开口道。
“哈,周太后不是都已经知道了。”
文公公阴笑的看着帘后的皇后开口道。
周太后面色也沉了下来,脸上带着一丝屈辱,“这事哀家虽然知道却做不了,还请文公公给下面的群臣讲一讲,我雷鸣到底应该怎么做,才能让女帝退兵。”
文公公心里一突,小眼睛打量周围人一番,看着他们的脸色当真是不知道。文公公犹豫了一下,既然周太口开口了,若是自己不说定然会被女帝责罚,可若说出来,难不成他们不会翻脸,虽然有不斩来使的规矩,可那也得看情况。不过想了想女帝的手段,文公公还是决定此时说出来。
整理了一下仪容开口道:“姜国本着两国世代友好的选择于雷鸣合作互助,但十年前雷鸣先皇违背盟约,占领我姜国四城,姜国先皇也含恨沙场。后来两国签下盟约。三年前,雷鸣再次背信弃义,率先攻打姜国,两国的关系彻底被推入深渊。今举兵伐之,并无破国之意,只望雷鸣皇家能吸取历史教训,不要擅自挑动争端。”
文公公说到这看了看左右,刚刚都是场面话,现在才是提条件的时候。“只要雷鸣能答应姜国几个小条件,明日姜国便停止进军。”
这时一个文官站起来开口道:“女帝不是撤兵嘛,怎么如今成了停止行军。”
文公公细着嗓子笑了笑,“当初是撤军,但如今关口被破,这条件自然要改一改。”
说到这文公公看向了对面的皇帝,“第一个条件便是以后关口由姜国军队和雷鸣军队共同把守。”
此言一出群臣大惊,这怎么可能,关口是整合雷鸣的要隘,若是姜国军队驻扎,以后一旦开战,姜国的军队只要控制关口,整个雷鸣的北方就形同虚设。刚刚站在周太后身边的太监,紧紧握了握自己的双全。
“肃静”
周太后开了口,“文公公请继续说下去。”
文公公点点头再次开口,“往后十年内雷鸣帝国每年税收的三分之一送入姜国,同时二十年之内,只要持有姜国商会令牌的行商者,雷鸣只能征税一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