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也点到为止,不再穷追猛打。
他背手挑眉,略带诧异:“徒孙与仙子尚不能决?”
“娘亲说不愿影响我,我……还拿不定主意。”
范从阳微笑颔,捋捋短须道:“既然如此,昨日骤雨,不如与老夫游一遭那司露村,再做打算。”
我心中一转,已知他打的什么主意,但并未拒绝:“好吧。”
因我失了武功,范从阳若以神相携,恐有祸患,因此二人沿着平缓山道蜿蜒而下,好在夏季日长,时间充裕,倒是无妨。
雨后山景引人入胜,我与他错步同游,却并没什么话题,一路上相对无言,但总不好一直如此,因此眼珠一转,询问道:“阁下可知,此地为何叫做司露村?”
范从阳闻弦歌而知雅意,立时开始显摆:“呵呵,徒孙有所不知,据老夫考证,此村本朝以前就已存在了,但不叫司露村,而是失路村——那时洊雷关未成,靖岚山脉往返所需时日甚久,密林掩映、不见天日,难以翻越,多有失路之人。
朱雀王朝末年,国乱岁凶、民生凋敝,苛捐杂税日益繁重,天灾人祸连连不断,百姓为了觅得生路,便四处逃窜,不少人迷失在靖岚山脉化为孤魂野鬼,而侥幸返回之人眼见实在翻越不过,便寻了处依山傍水、不虞祸扰之地,共助聚居,为了纪念落足至此的缘由,便将此处唤做失路村。
后来本朝太祖年间,地宏震,两州趁势修筑洊雷关,官道遂通,现了此村并纳入治下,虑及两州已然连通,便将名字改为了司露,取‘幸得有司,不迷林露’之意——其实也是标榜自己功绩之举。”
“哦,原来如此。”
此番缘由,若无考证解说,倒是轻易不能得知。“那云隐寺和孚咎呢?”
“云隐寺原本是回日峰上的一座破庙,想来是前朝佛法鼎盛时的庙宇建筑,朱雀末年战火连连,此地偏僻而不得供养,僧人应是都跑光了,只余了破旧古刹。及至本朝,开国太祖太宁忡晚年丧子,传位于圣孙,为了国安政顺而定下祖制,分封子孙于各地、爵位世袭罔替,命其等不得从政、不可从业。但其中分封到扬州的武安王太宁烨,乃是太祖四子,曾在开国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,勋绩彪炳,颇孚人望,而太孙年少德薄难以压服。
太祖顾忌自己百年之后,恐其有逆上夺位之举,便下诏重建云隐寺,让武安王代己出家,在庙中持戒修行,说是为天子念经祈福,消弭征战的杀孽罪愆。
后来圣孙继位,改元承业,武安王为了避嫌表忠,又让嫡长子为先帝守孝出家,但承业皇帝宽宏大量,赐还武安嫡子帝王家身,令其只需从子孙挑选一人代替,无论嫡庶长幼皆可。
此后这不成文的规矩便流传下来,武安王代代有庶幼子遵循旧例、出家持戒,只是要求愈宽松。到得神武年间,武安王一脉只须择一外人赐姓‘武’便能做当代亲王替身,而这些受赐姓者其实除了剃度落、每月祈福数日,便与常人无异,亦可娶妻生子、喝酒吃肉。
孚咎则是本代武安王的二重身,他原是幽州人士,光纯十年进士,性躁乖戾、愤世嫉俗,因言语不敬得罪同侪而被贬扬州,落魄潦倒、众叛亲离之际却被武安一脉看上,因此代王剃度受戒,任云隐寺监寺,已有十年之久了。”
我不屑一顾地嘟囔道:“原来是个假和尚……”
“徒孙如此说,倒也没错。”
范从阳哈哈大笑,忽然伸手一指,“胡大壮已在前面候着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