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接到不行。
把谢兰台想问的问出来了。
“是。”
他答得格外坦荡。
老夫人用手指指了指,轻责道:“这事,你做得可不妥啊!”
“是,我得向娘子赔罪。”
态度无比诚恳。
紧跟着,他站起,坦坦荡荡就冲谢兰台揖了一礼:“礼数不周,望夫人莫怪。”
谢兰台起身,转着琉璃似的眸子,终于问出了口:“成亲是人生大事,妾可以问一声,夫君那么急,去干什么了吗?”
没提“外室”
一词,不想祖母担忧。
老夫人附和:“对,我身也想知道,有什么事大过终身大事?让你匆忙进京?”
韩景渊看着平静的美丽少女,看着不动气,很平静,但这事与她来说,心里肯定是恼着了:
“有个很重要的人,中了剧毒,危在旦夕,这边缺少药材,我派人送她进京,再飞鸽传信,让京城那边的人送来相应药材,在关城碰头解毒。”
很重要的人。
而不是女人。
他说话留了心眼。
谢兰台没有追问,给他留面子,是不是外室,回头私下再问。
她微微一笑,福了福:“知道了。”
坐下,安静又贤惠。
老夫人没说什么。
其实她不太明白,那得是多重要的人,能让新郎倌丢下新婚妻子,一去几天,但她没细问。
韩景渊也坐下,陪老夫人说了一会儿话。
这是一个很健谈的郎君。
祖母谈起了布店的生意,他说了不少有关布料的话题。
从布的品种,成衣的销售情况,以及当下最流行的是哪些款式,都能聊,事事都可侃侃而谈,这绝对是个本事。
他还说:“兰台身上的这一套就是京城现在最流行的。祖母,孙婿给您也备了几身……回头您可以试一试……”
老夫人一听乐呵呵笑了。
他还说过他周游过列国,经营过各种器皿、各式料子,对于各种风土人情都有了解。
中午的时候,这对新婚夫妻陪老夫人一起吃饭。
韩景渊一直在调节三个人相处的氛围,不至于尴尬,聊的话题全是闺阁女子能接得上话的,态度始终和气。
那是一种让人觉得舒服的相处模式。
谢兰台和他相处了不过几个时辰,就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:
这绝对是一个极圆滑,善于伪装的男子。
他家境不俗,主见性强,气场大,做事善于掌控大局,还能哄着长辈,善待下人,更能拿捏她的情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