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居龙椅之人,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。
太上皇后期要防范开国一脉,雍和帝亦是如此。
不管是哪一脉,都不能过于强大,最好是相互制衡才好。
开国一脉这边,有的欣喜若狂,有的则满脸忧虑。
恰在靖国公沈丞欲开口之际,一位户部的侍郎跨步而出,躬身行礼道:
“陛下!臣有要事禀报!”
雍和帝面露好奇之色,问道:
“所为何事?”
“陛下,臣要检举!这贾珏年龄不符,实乃威烈将军篡改了其年龄!今年宁国府适龄前往边关的子弟仅有贾蓉与贾蔷,可不知为何,威烈将军却将荣国府年仅十四的贾珏送了过去?!”
此言一出,朝堂之上又是一片喧哗。
雍和帝微微一怔,而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!
贾珏与宁荣二府似乎皆有嫌隙!
或许能加以利用?!
开国一脉这边,王子腾与史鼐、史鼎三人不动声色地相互对视了一眼。
史鼐向前一步,佯装“斥责”
道:
“简直是一派胡言!什么适龄不适龄的!我大乾何时有过这等规矩?!开国之初,我们各家十三四岁的子弟便奔赴战场,满族的青壮又有几个能等到十五岁?!”
“更何况,卫国戍边,宁荣二府皆为贾家氏族,责无旁贷!贾珏昔日更是差些入继宁府一脉,自是应该同心戮力,不分彼此,有何不妥?!”
这看似是在为贾珍开脱,实则是为了消除贾珏身份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!
就在这时,靖国公沈丞轻抚着胡须,双眼微微眯起,说道:
“贾家当真是人才济济啊,上一代的贾代善才离世没几年,这一代贾府又涌现出一位绝世将才。看来日后大乾军中又要诞生一位军神了……”
话还未说完,兵部尚书康浩便皱起眉头道:
“行了!诸位如今所言皆是无足轻重之事!陛下,边关大获全胜,如此大功,岂能不赏!臣恳请陛下重重嘉奖,并昭告三军,以振士气!”
雍和帝此刻其实也有些举棋不定,这也怪不得他。
太上皇也好,他自己也罢,都不是以武立国的皇帝。
对武将有所防范本属正常,更何况还是贾家的人!
即便听闻贾珏与贾珍有嫌隙,心中也难免有些纠结。
若不是在朝堂之上,他确实可以暂且搁置,有充足的时间思考,或是与太上皇商议。
可眼下却没时间了!
如此大捷若不封赏,那就不只是态度问题了!
“传朕旨意……”
雍和帝此刻也颇感无奈,毕竟这是在朝堂之上。
他不可踌躇,亦不可徘徊!
他人在沙场上以性命搏得的功勋,你岂能装作未曾目睹。
否则,便是令整个边疆将士心寒彻骨!
届时若他们消极抵抗,又当如何?!
朝堂之下这些大臣,即便国破之后仍能稳坐臣位,可皇帝呢?!
况且,他也急需一场辉煌的胜利,来稳固自身的统治根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