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哎哟~我的老祖宗,您就心疼心疼我们老爷吧!我们老爷整日都念叨着要接您过来小住几日,说是要好好尽尽孝心。往日老祖宗偏心不过来,今儿好不容易过来了,不住个十天半个月的,哪能就这么回去呀?!”
贾母听闻,哈哈大笑,目光看向下方坐着的贾珍,说道:“你这孩子的孝心,我心里明白,只是我实在不习惯住在这边。”
贾珍今年不过三十出头,小时候也是在贾代善和贾母跟前长大的。
彼时其父贾敬常年留宿东宫府邸,生母又早早离世,唯有在贾代善与贾母跟前方能体会几分骨肉温情。
故而他对贾母格外恭顺,隔三岔五便去晨昏定省,但凡得了珍馐美馔、新奇玩物,总要分出一份送往贾母院中。
听闻贾母言语,贾珍眉眼含笑应道:
“这可由不得老太太做主了,您既已驾临寒舍,再想抽身离去可就难喽。便是两位叔父亲自来接,怕也接不回去呢!“
贾母闻言又好气又好笑,又见尤氏与秦可卿软磨硬泡,终是无可奈何道:“罢了罢了,且容我在此小住两日便是。只两日啊!“
没了宝玉与诸位姑娘相伴,贾母总觉缺了几分意趣。
特别是心尖上的孙儿不在跟前,便是半日不见都牵肠挂肚。
贾珍笑得合不拢嘴,贾蓉也在旁凑趣道:
“老祖宗放心,园子里的厢房都拾掇妥当了,回头让鸳鸯姑娘去掌掌眼,若有哪里不合心意,孙儿再着人重新布置。“
满屋子人笑语盈盈,姑娘们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。
正热闹间,忽听得大管家赖升在院外高声通传:“老太太、老爷,宫中来了天使,要宣读圣旨!“
堂中顿时鸦雀无声,自打贾家祭祖时得过朝廷赏赐,这般正式的圣旨已有好些年不曾见过了。
贾母心头突地一跳,暗忖莫不是元春入了圣上的眼?
当下喜出望外地起身,连鸳鸯要搀扶都顾不上了。
“快!快摆香案,恭迎圣旨!“
贾珍也回过神来,赶忙上前扶住贾母。
众人簇拥着来到宁正堂,只见一位公公负手而立。
“哟!竟是夏公公大驾光临?“
来的正是雍和帝贴身大太监夏守忠!
夏守忠满脸堆笑地先向贾母行礼问安:
“老封君近来身子骨可还硬朗?“
贾母笑意盈盈地连连颔首:“托福托福!夏公公此番前来,可是圣上有何旨意要宣?“
夏公公脸上笑纹更深,他侍奉雍和帝数十载春秋,哪能猜不透帝王心思?
瞥向贾珍的眼神带着几分戏谑道:
“咱家头一遭去的荣国府,偏生赶上礼部侍郎赵大人做寿,恩候将军同工部员外郎都赴宴去了,听闻老封君在宁府小住,要不说这桩喜事原该落在荣国府头上呢!“
“给老封君道喜,给威烈将军道喜,贾府又添了位少年英杰啊!“
咦?!
贾母闻言心头剧震又暗喜,荣国府的喜事?莫不是元春真得了圣眷?!
贾珍也满脸狐疑地接话:“夏公公这话从何说起啊?“
夏守忠嘿嘿一笑,他虽贵为大明宫总管,到底比不得前任戴权。
戴权侍奉太上皇七十年,自幼帝登基便掌印宫中,与贾家交情匪浅。
若今日来的是戴权,少不得要同贾家寒暄几句,把前因后果说个分明。
可他不同,他是雍和帝的家生子,与贾家素无深交。
当年贾家与开国勋贵都是先太子义忠亲王的羽翼,雍和帝那时在他们眼里算不得什么。。。。。。
这也正是贾母送元春入宫的缘由,不过是表明态度想缓和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