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此刻真可谓分秒必争,臣只觉一日光阴恨不能掰作十日来用!却还在这朝堂之上,纠缠于这些蝇营狗苟之事,臣实在羞与这等人为伍!”
这一番话,说得满朝文武皆面露尴尬之色,不过倒也没人觉得意外。
这康浩出身低微世家,全凭自身雷霆手段一路攀升至此。
他为人最是刚直不阿,连太上皇与雍和帝都曾被他直言顶撞过。
不少人皆言,他实不该待在兵部,而应去都察院任职……
太上皇与雍和帝听闻此言,不约而同地垂下眼睑,看向康浩,那神情动作竟如出一辙。
雍和帝眼角余光瞥见太上皇微微颔首,便朗声道:
“朕已传口谕,着肃毅侯贾珏即刻率营返京,如有必要可让他自行决定是否过继贾敬名下。如若否决,也不碍他承袭宁国府爵位,肩负两府荣耀传承之重任。并委任其为京营节度使,统辖京师三大营!”
此言一出,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。
靖国公沈丞更是面色铁青,而开国一脉这边则是欢欣鼓舞!
雍和帝事先并未与太上皇通气,但他也料到,太上皇在来朝堂的路上,必有人将此处情形禀报于他。
既然太上皇已将贾家宁国府继承人的抉择之权交予他,方才又点头示意。
那便意味着太上皇有意向他倾斜权力,且似有扶持贾家之意?!
正好他也想借此机会,将自己身上的麻烦甩脱!
让贾珏执掌宁国府,担任京营节度使,身兼肃毅侯、宁国府两脉重任,既能彰显他对贾家的器重,又能安抚开国一脉!
他此举究竟有何深意?
便是开国勋贵那一脉!
此刻他分明是在向开国勋贵们表明自己的态度,好为日后将他们收归麾下埋下伏笔!
这也正是为何立下如此大功却仅封了个三等候的缘故,贾珏年纪尚幼,未来还有漫长的岁月。
倘若此刻便封他为一等侯,那无异于公然宣告众人,日后贾珏将不会再受重用。
毕竟自太上皇稳坐龙椅、开创盛世之后,大乾便再未册封过国公之爵。
无论是他还是太上皇,当下所能接受的最高爵位便是一等侯。
他需要贾珏充当桥梁纽带,是以日后自会给予贾珏一些实实在在的机会。
尤其是瞧见太上皇毫无异议之时,雍和帝心中愈发欣喜!
这表明太上皇并无反对之意!
当然,这一切皆有缘由,雍和帝心里也明白得很。
那便是太上皇也想在此次大反攻的壮举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!
如此千载难逢的契机,即便无法将满金彻底覆灭,也能令其元气大损!
为大乾换来数十年的太平,这般功勋,就算是太上皇也难以免俗。
太上皇在位时虽开创过盛世,也有贾代善那般的战神为他镇守边疆、建立功勋。
但此次显然不同以往,满金此次损兵折将,甚至连敌酋汗王也被斩于马下!
倘若一切顺利,极有可能将满金彻底消灭!
这也正是雍和帝敢于让贾珏出任京营节度使的底气所在,虽说如今的京营节度使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……
太上皇不等下面朝臣开口,径直说道:
“礼部、鸿胪寺,今日午时之前挑选出使团,即刻启程赶赴宁夏镇,尽快与蒙元展开和谈。要钱给钱,要物给物!唯有一个条件,绝不可出兵援助满金!谈成了便是大功一件,谈不成便不用回来了!”
他语气平淡,好似在谈论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。
然而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们却都不禁咽了咽口水,他们心里清楚,这场谈判基本上很难谈成。
蒙元与满金之间虽说也存在矛盾,但更多时候还是携手合作。
蒙元也不傻,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自然懂得。
他们难道会眼睁睁瞧着满金被大乾吞并吗?!
故而所谓的和谈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!
雍和帝也并未缄口不言,紧接着吩咐道:
“户部速速从各地筹集粮草,兵部即刻遣人去各军镇传达朕的诏令,全军严阵以待,随时听候调遣出征!倘若鞑子余孽如多尔衮之辈有卷土重来之机,且可乘虚而入,不必等候诏令,可自行相机行事!”
“犁庭扫穴,绝其种类,也尚无不可!”
随着一道道诏令颁布下去,整个朝堂宛如一部精密运转的机器迅速行动起来。
谁都明白机遇已然降临!
首功虽被贾珏夺去,可后续的甜头也不少!
只要能巧妙运作,众人皆能从中获利!
恰在此时,一众监察御史突然接连呈递奏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