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句话说,怕什么来什么。
这边,和艾德在汉普顿一夜风流的女王,因为被压,腰还没恢复,那边,女王的宿敌娜塔莉娅·路易丝·霍亨索伦陛下,就带着普鲁士的贵族们,浩浩荡荡来伦敦,来拜访女王了。
女王本来因为腰还没恢复,还不太愿意接见外国贵宾,可是…娜塔莉娅不是一般的外国贵宾,在伊莉莎白登基前她一直都是欧罗巴新教领袖啊!
对于“新教领袖”
这个问题,伊莉莎白陛下非常有异议,所以好吧,至少为了谁是新教的第一把手,谁来领导新教教徒和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、法国皇后美第奇对抗到底的问题,伊莉莎白决定,一定要见一见她的死对头娜塔莉娅。
“陛下,臣已经为您准备了特别的垫子,您坐上去,会觉得非常舒服。”
沃尔辛厄姆这回更加聪明了,连女王的要害腰,都不提了,直接就把事情办完然后再汇报。
“很好。”
女王在他人面前总是一脸威严,如今在大英臣民眼里,女王就是所有威严、尊贵的存在。
之所以会如此,是因为伊莉莎白一世陛下很好地处理了玛丽女王留下的国库空虚,国债累累的问题,而且女王新任命的国务大臣,剑桥大学校长威廉·塞西尔爵士,带领着新生的枢密院控制住了玛丽一世留下来的物价飞涨、通货膨胀过度的一系列经济问题,街上,人们又可以重新做买卖,经济又开始出现稳步恢复的形势,伊莉莎白女王登基后,很快就亲自慰问了英格兰军队,不但没有责怪参加征讨法国的军士的失败,而且还慰问他们的家人,军士们对女王的善举感恩戴德,纷纷表面,一定要毕生为伊莉莎白女王陛下效忠。
伊莉莎白女王还是公主的时候,民众就因为她的亲民而非常喜爱她,女王登基时,各族民众纷纷为女王表示祝贺,女王对天主教徒的宽容,对新教徒的关怀,并且对不同宗教的教徒一视同仁的宽大气度,使得臣民们对女王更加感激和拥护。
伊莉莎白和玛丽最大的不同时,她喜欢出巡民间,喜欢和平民们交谈,而且隔一段时就,就会亲自屈驾贫民窟,甚至还亲自品尝了伯顿街的威尔士大妈们的乡下土豆饼,女王的亲民不仅是在嘴上,而且更是实实在在做了出来。
如今伦敦市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“伊莉莎白陛下,简直就是我们百姓亲自选出来的国王啊!上帝保佑女王,伊莉莎白陛下一定要万寿无疆啊!”
和玛丽女王时期的苦难日子实在是对比度太大,以至于大英臣民都觉得他们仿佛一下子从地狱,回到了天堂。
伊莉莎白听着国务大臣的汇报,心里有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。
大英,既然是为大英,究竟要“大”
在哪里?
伊莉莎白看着麦哲伦留下的地图,若有所思。
女王的眼光,停在了西班牙的航路上,还有一个地方,女王非常注意,那就是,新大陆。
“大”
英,要有一个“大”
后盾吗?还是,要有一个“大”
盟友?
女王冷笑着,这些“大”
,她统统看不上……
所谓“大英”
,在女王心里的含义,那应该是“大不列颠”
啊……
有一个人对女王的政绩非常不屑,那就是普鲁士大公娜塔莉娅。
娜塔莉娅的政策,比起伊莉莎白要铁血许多,但是娜塔莉娅的铁血,可不是玛丽一世那样的残暴,而是,非常有计划的铁血。
娜塔莉娅最近刚刚通过一道法案,她要推广政府出资一半,百姓付另一半的教育,然后,娜塔莉娅给这个法案定了个好听的名字“德意志义务教育”
。
大公的这项法案,很多年前,在她落难法国时就一直在构想,她觉得有必要交给民众日常的知识,好让民众因为有知识而相信哥白尼的《日心说》,接受达芬奇绘制的人体解剖图,然后不再因为被禁锢而愚昧。
但是大公这样做,很大部分,不是为了民众,而是…为了她自己。
因为她要向民众宣传她的政治理念,她要让民众懂得为什么她要这么做。
大公对她的父王阿尔布雷希特亲王,非常不屑,可是,阿尔布雷希特亲王的一句话,却让大公至今深深印刻在心。
“德意志啊,它究竟在哪里?为什么我看不到它?”
大公常常在霍亨索伦城堡的天台上,望着德意志人的母亲河莱茵河的那个方向。
德意志如今四分五裂,是大公所厌恶的,大公认为,德意志人分离,各自为王,只有被别的国家欺负的份儿…
是的,自古以来,没有团结,就没有共同对外的力量。
大公认为,必须有人牵头,让德意志人共同组成一个国家…
牵头者,必须有强大的力量,必须有号令四方的威武!
每当想起这件事,大公脸上就会挂着阴冷而坚毅的笑。
谁是牵头者?谁来统一德意志?
娜塔莉娅大公心里有着一个在她看来完美无比的计划……
德意志啊,它在哪里?德意志人没有看到它,可是…娜塔莉娅大公在她的心里,看到了它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