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王元六年六月十四。
咸阳。
田秀府邸。
韩非带着一个气质儒雅的年轻人找到田秀。
“丞相!”
刚一进门,韩非就兴奋的拱手行礼。
田秀看到韩非来到,忙放下了出了一半的公文,喜道:“非!”
这时,田秀的余光注意到了他身旁站立的年轻人。
“这位是?”
韩非指着年轻人主动解释:“丞相,这位乃是孔鲋先生的学生,叔孙通,他也是一位有名的大贤。”
“叔孙通先生!”
田秀一听是孔鲋的学生,急忙起身见礼。
“丞相!”
叔孙通立即拱手还礼。
世人都言中山公礼贤下士,今日一见果然不虚。
田秀也在打量叔孙通,此人相貌堂堂,仪表不凡,真不愧是孔鲋先生的弟子。
“先生!”
田秀拱手施礼问道:“不知道您的老师在什么地方?”
叔孙通还礼道:“老师收到了丞相写给他的信,不过我的老师闲云野鹤惯了,不愿意出仕,但老师说丞相是个仁义之人,所以特命在下前来辅佐。”
说罢叔孙通对田秀深深一拜。
“这样啊!”
田秀听孔鲋不愿前来,内心略感失望,但听到孔鲋推荐了叔孙通,内心又为之一喜。
“先生,请起!”
田秀亲自下去扶起叔孙通。
“先生既为孔鲋先生高徒,学识定是不凡。如今我正为人才之事愁,先生到来,实乃我之幸事。”
田秀满脸笑意,眼中满是期待。
叔孙通谦逊道:“丞相谬赞,在下虽师从老师,却还有诸多不足,愿为丞相尽绵薄之力。”
韩非在一旁笑道:“丞相,叔孙通先生在礼仪、学识方面造诣颇高,日后定能助您一臂之力。”
田秀点头称是,拉着叔孙通坐下,说道:“如今天下纷争,我欲推行新政,以兴赵国。先生可有良策?”
叔孙通略作思索,拱手道:“丞相推行新政乃利国利民之举。依在下之见,可先从礼仪教化入手,规范上下秩序,而后再逐步推行其他政令,如此方能事半功倍。”
田秀闻言,抚须大笑:“先生所言极是,就依先生之策。日后还望先生多多辅佐。”
叔孙通起身,坚定道:“丞相放心,在下定当竭尽全力!”
“先生!”
田秀又道:“秀有一不情之请,不知当言否?”
“相公但讲无妨。”
田秀说道:“今鄙国方得汉中,秀欲派小儿前往汉中教化黎民,又恐其不能胜任,不知先生可愿前往辅佐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