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朱元璋越是得意扬扬,当他面对夏白时,那种震撼就越强烈,对他的触动也越深。
福兮祸所伏,祸兮福所倚!
夏白嘴中含着一根野草,三月的青草鲜嫩,略带甘甜,水分充足,还有一丝淡淡的香气。
他望向赶车的老者,好奇地问道:“老人家,您觉得当今圣上如何?”
原本专心驾车的车夫,没想到夏白会突然发问,愣了一下,随后笑着答道:“我不懂这些,但我听过一些关于皇帝的事。”
“辛苦命,也是个好皇帝。”
“现在的皇帝出身贫寒,登基之后依旧体恤百姓,若非皇帝,我恐怕还不知道该如何谋生。”
“皇帝很好。”
夏白点头表示认同。
底层的大多数百姓对朱元璋还是认可的。
从一个破碗起步,最终统一天下,收复燕云十六州,一扫中原数百年的衰败之势,胡人南侵、欺压汉人的时代也彻底终结。
这样的功绩确实可以称得上再造华夏。
正是由于朱元璋的出现,饱受战乱的中原大地终于迎来了休养生息的机会,百姓流离失所、背井离乡的日子终于结束了。
这怎能不让百姓称赞?
而且朱元璋虽然贵为*,却依然保留着农人的实干作风,事必躬亲,勤政爱民。
一扫天下的阴霾。
夏白又说道:“那么岳父这些年的生活有所改善吗?”
老人苦笑着回答:“是好了些,但不多,每年都有增税,又能怎样?总比战乱时期强。”
“唉,只要能活下去就好。”
夏白感慨地说:“新朝刚刚建立,百废待兴,洪武帝位居高位,仍能保持农人的朴实作风,实在难得。”
“确实也让百姓得到了实惠。”
“只是百姓得到的好处,随着时间慢慢减少,大明建国十几年了,该是万象更新的时候了,可是现在大明各方面却陷入了停滞。”
"倘若洪武帝能够转变态度,不再一味地采取高压手段来掌控江山,或许黎民百姓的日子会好过许多。"
老者叹息一声,没有再开口。
他对皇帝所知甚少,也没兴趣多理会这些事。在这个世间,能养活家人已是不易,其余的与他无干。
况且,治理国家是皇帝的职责,他们这些寻常百姓只需管好自家生计便算尽责。
减少赋税?那是重罪啊。
夏白收回视线,正襟危坐,直视前方,目光愈发坚定。他一定要让朱元璋尝败绩。
大明朝建国不过十余年,不该如此迅速地陷入停滞与压迫之中,百姓应当怀揣希望与未来,而不是麻木不仁。
唯有失败。
朱元璋才会意识到问题所在。
才会重新考量他对天下的判断和管理方式,才可能调整如今的天下格局。
朱元璋以往屡战屡胜。
胜得以为自己永远正确,胜得听不到他人劝谏。
因为他总能做出最佳选择。
总能获取胜利。
在这种心态下,他逐渐滋生出骄傲与自满,认定自己绝无错误,其他异议皆为悖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