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远打了声招呼。
豹哥闻声转过头,看到顾远和李晓红,脸上露出一贯的、带着几分江湖气的笑容,掐灭了烟头:“阿远,回来了?等你半天了。”
他目光扫过顾远手里提着的菜,又看了看楼上,“搬新家了?不错嘛。”
阿友也站起身,对着顾远和李晓红腼腆地笑了笑,喊了声:“远哥,小红。”
“上来坐吧。”
顾远侧身让开路。
四人进了顾远的新家。豹哥随意打量了一下房间的格局,点了点头,没多说什么,但眼神里的意味却很明显——看来这小子拿到钱就改善生活了,果然还是缺钱。这让他心里更有底了些。
李晓红放下东西,就准备去厨房泡茶。
“阿红,不用忙。”
豹哥摆了摆手,直接切入正题,他显然是无事不登三楼,“阿远,今天来找你,是有正事。”
顾远示意豹哥坐下,自己也在对面的椅子上坐定:“豹哥请说。”
“《遥远的他》,现在反响很不错。”
豹哥开门见山,“电台那边打了招呼,这几天播放率很高。不少唱片行的老板都在打听,问阿友什么时候出专辑。”
顾远心想,果然不出所料。
“哦?”
顾远故作讶异,“专辑?我们之前谈的,不是先出单曲试试水吗?”
豹哥闻言,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:“单曲?阿远,你不是圈外人,该懂的。香江现在是什么行情?单曲能卖给谁?电台播得再响,听众想买,难道就买一首歌回去?人家要的是专辑!一张碟,十首八首歌,那才叫买卖!不出专辑,阿友怎么红?光靠一首歌吊着,热度很快就过去了!”
顾远心里跟明镜似的。八十年代的香江,虽然号称东方好莱坞,电影业发达,但音乐产业的模式还相对传统,远没有后世那么多元化。歌手的成功与否,很大程度上就看唱片的销量。唱片卖得好,人才能红,红了才有资格接广告、跑商演、开演唱会,那才是真正赚钱的路子。豹哥想把阿友打造成摇钱树,自然不可能满足于一首单曲带来的短暂热度。
“豹哥说得有道理。”
顾远点了点头,表示理解,“市场的规律确实如此。”
豹哥见顾远没有抵触,神色缓和了些:“所以啊,阿远,趁热打铁!这首歌反响这么好,我们得赶紧把专辑做出来!你那……还有没有别的歌?跟《遥远的他》差不多水准的。”
他看着顾远,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和探询。
阿友也忍不住抬起头,看向顾远,目光里充满了渴望。这半个月来,他已经切身感受到了《遥远的他》带来的变化,走在路上偶尔会被人认出,演出时台下的反应也热烈了许多。他尝到了走红的滋味,自然希望更进一步。
顾远迎着两人的目光,平静地开口,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:“专辑的话,问题不大。除了《遥远的他》,另外十一首歌,我已经写好了。”
“什么?!”
豹哥噌地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,一脸震惊地看着顾远,连带着阿友也瞪大了眼睛。
十一首?!这么快?!而且听顾远的口气,似乎质量都很有保证?
豹哥原本以为,顾远能再拿出两三首同等质量的歌,就已经谢天谢地了。毕竟《遥远的他》那样的作品,可遇不可求。没想到,这家伙居然轻描淡写地说,一张专辑的歌,他都准备好了!
这小子……到底是什么来头?豹哥看着顾远那张年轻却异常平静的脸,心里的评价再次被刷新。这家伙根本不是什么运气好的新人,他分明是个……怪物!一个创作力惊人的怪物!
震惊过后,豹哥心里涌起一阵狂喜。有了整整一张专辑的优质歌曲打底,阿友的成功几乎是板上钉钉了!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把的钞票在向他招手。
“好!太好了!”
豹哥搓着手,激动地在原地踱了两步,“阿远,你真是我的福星!那……这些歌,你看……”
他话锋一转,又回到了最实际的问题上,“价钱好说,或者……我们还按之前的对赌协议来?”
顾远微微一笑,摇了摇头:“豹哥,这次不一样了。”
“嗯?”
豹哥眉头一挑。
“一张专辑,十二首歌,这可不是一锤子买卖。”
顾远慢条斯理地说道,“如果运作得好,这不仅仅是捧红一个阿友,更能奠定一个长期的基础。所以,我觉得,我们之前的合作模式,需要调整一下。”
豹哥眼神闪烁,重新坐回椅子上,示意顾远继续说。他知道,顾远接下来要说的,恐怕才是今天的重头戏。
“我的想法是,我们三个人,成立一家公司。”
顾远抛出了自己的方案。